《惡之花》:開在地獄邊緣的花一定會結出惡的果嗎

注:本文有劇透
在內地網路媒體上被稱為“韓版張東昇2.0”的tvN新劇《惡之花》,一出街豆瓣評分就是9分,待第二週的兩集更新,評分不降反升,達到了9.1分,頗有在今年韓國口碑劇榜單中登頂的架勢。
《惡之花》的主線人設長這樣:18年前連環殺人案的疑犯之子都賢秀,其父殺了老家村裡七個人,還包括他的母親。因與父親合夥行凶的傳聞而被通緝,多年後隱姓埋名,搖身一變成為大學醫院院長的兒子白希成(李準基[微博] 飾),並擁有個人專屬的金屬工藝工作室,和重案組的Madam車智元(文彩元[微博] 飾)結為夫婦,育有一女。
殺人犯vs警察,枕邊的貓鼠遊戲,聽起來就賊帶感。.
在老婆、女兒和大部分外人眼中,他是一個溫文爾雅的好爸爸、好先生。上得廳堂下得廚房,警花老婆還沒睡醒,一鍋海鮮鍋巴湯就燉好了,色香味俱佳,不說還以為在看《舌尖上的美男子》。有這樣的老公在家,怪不得能把老婆寵得連泡菜擱在哪兒都不知道。

他為人細心,事事妥帖。連送女兒上幼兒園,都不忘給老師們送上午飯和餐後水果,立刻引來幼兒園老師對女主的羨慕,也隱形地提升了女兒在幼兒園的評價。

再看看家裡的小棉襖銀河,對爸爸媽媽的cody服務測評,高下立判。

這時候,盆友們,是不是都羨慕死wuli女主大人了?其實不然。
女主和公公婆婆的關係十分膠著。每年一度的男主生日鴻門宴,一家三口的畫風是這樣↓↓

鏡頭一掃到全景,對面的公公婆婆一臉嫌棄。

對待兒媳孫女的態度,堪比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冬日的氣溫,活生生把人家哇卡伊的小姑娘嚇成表情包……
雖然男主明面上護著老婆孩子,私底下卻是另一幅面孔。
都賢秀,一個無法對喜怒哀樂共情的男子,連微笑都要跟著網路視訊反覆操練。每天起床第一句,是靠“練習”打個氣。憋出魚尾紋的笑容,是不是很陰森……

遇到一秒認出自己的記者同學,先倒杯熱茶慢慢聊,還不忘假裝送禮物,要到了同學家的地址勘察對自己不利的線索。趁著對方一時放下戒備,拉上百葉窗、調大音響聲、鎖好門,三下五除二就把舊同學撂倒,關進了地下室。膽大、心細、果斷,高智商犯罪嫌疑人的標配。

威脅人的時候,一句簡單的臺詞,“搞得我想在地上鋪塑料了”,完全不亞於“東昇帶你去爬山”↓↓

相信假以時日,爬山、喝茶、鋪塑料,一定會變成社交禮儀三大坑。
在他眼中,戀愛腦的老婆,只是一個方便他了解警方下一步行動的工具人,是單純又容易操控的存在。

所謂的婆媳關係問題,也不過是他避免“假媽媽”在老婆面前露餡的幌子。

因為他自認為可以扮演好“白希成”,對方卻很難扮演好“白媽媽”。

這樣的一家人,不過是戲文裡的完美人設,舞臺劇上的角色扮演。

雙面老公vs傻白甜老婆?不不不,《惡之花》的精華遠不止這樣。
文彩元飾演的車智元,雖然看起來是個被老公寵壞的生活pabo,但是對於觀察人事物的細節,還是相當敏銳的。
比如發現嫌疑人穿著飯店的拖鞋,一隻腳的襪子底粘上了灰,說明他行色匆忙,急著趕來看望出事的兒子;比如隱形富奶奶的遺囑上,沾著口紅印,應該先從她身邊的女性熟人查起;又比如見到都賢秀那個防範心賊重的姐姐,一句“wuli賢秀”就能聽出親密感。

而面對毫無悔意的凶手,她也會在灰色地帶使用“冷暴力”回擊。

真要撇開感情,男女主單論智商,搞不好不分伯仲。比如這段天台戲,慢鏡頭和特寫機位的選用,就令人跟著心揪揪。

那麼問題來了,為什麼多年以來,她仍然在男主心目中活得像個傻白甜呢?從女主在小胖子受傷案中的感嘆,或許能一窺她的婚姻觀。只要傷疤不流血,能拖一日是一日,這種鴕鳥的心態,相信有很多人會得到共鳴。

對罪惡的默許,可能比罪惡本身還令人嘆惋。即便是劇中看上去吊兒郎當的男警察同事,在面對婚姻中可能遇到的欺騙和背叛時,無奈和束手就擒的態度,也是震驚到我的。不禁令人想到了“兩噸水警告”……

看完前四集,筆者的心情,可能和這位警察小哥是一樣一樣的……

講真,如果只讓觀眾看到了婚姻的殘酷,《惡之花》恐怕還拿不到9.1的高分。它描寫地更深刻更誅心的主旨,其實是人性對於善惡的解讀和他人的偏見。
男主的記者同學,其實未必瞭解當年案情的全部真相,可是在年少時就對男主採取暴力和嘲諷行為了。多年後重遇,他的懺悔也是單薄無力、形勢所逼的。村子裡的人都說你是惡人,那麼你就一定是惡人。可是大多數人相信的,就一定是正確的嗎?未必。

即便是以追求正義為職業的女主,也難免先入為主,看到部分事實,就直接跳到結論。因為這樣的結論,意味著升職加薪,意味著破了大案。

不得不讚嘆的是李準基在這一幕的表情管理,從冷漠到震驚、假笑,再到些許的落寞,一幀換一個表情,快狠準。

在男主的邏輯裡,評價體系中的高分,是比事實真相更緊要的事情。
以女兒銀河在學校和同學秀英因娃娃打架的事情為例,雖然銀河對於自己沒做錯事,卻要被迫向強勢的秀英道歉而感到不悅,男主卻認為,這樣的“示弱”,反而能獲得學校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同情,以後班上再發生類似的事情,女兒就不會成為被懷疑的物件。而他對於“懲罰”的處理方式,是默默丟掉秀英的娃娃,讓她也哭著鼻子回家。

當然,從家長教育的角度來說,男主的行為顯然是錯誤示範,但這明顯是他的原生家庭和童年陰影所帶來的應激反應,更像是一種創傷後遺症。
也正因為他對評判體系的在乎,更引發了新一輪的動機討論——
這樣在乎是否被冤和社會評價體系的人,真的是當年連環殺人案的凶手/凶手之子嗎?男主對女主,真的全無愛意,只是演戲嗎?所謂眼見為實,開在地獄邊緣的花,一定會結出惡的果嗎?看不清事實就妄下結論的惡,或許才是真的惡。

此外,《惡之花》裡的群像描寫,也挺耐人尋味。比如作為電影化妝師的男主姐姐,會嗆導演說,你真的見過真實的被殺害的屍體嗎?

比如第一案裡被爸爸逼著爬樓梯鍛鍊的小胖仔,看似懵懂,其實什麼都明白,揣著不說。

還比如看似路人甲的計程車司機,出演的篇幅很短,從氛圍感來說,卻是最炸裂的。

這些甘草人物,或編排巧妙,或演技精湛,是一群值得細品的綠葉。
《惡之花》的開局很好,人設雖明顯,卻不會顯得太套路,是有點水平的本子,配得上這個9.1分。希望後續編劇能持續給力,不要為了反轉而反轉,減少一些隨機事件影響案件的機率,或者,它真能成為今年的爆款韓劇,也能成為一部令人反覆咀嚼的精品。